正道是海淘:细数各大跨境电商的利与弊
2016年的408新政刚颁布时,跨境电商哀鸿遍野,大家都以为接下来的日子不好过。但现实恰恰相反现在买房太贵,买车限购,海外投资又受到诸多,消费者兜里的钱正好迎着“消费升级”的需求,可劲儿的花在海淘上,生生造就了跨境电商欣欣向荣的好局面。 在回暖的局面中,巨头领,后来者追赶,却并未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大概是因为每家跨境电商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各自原生的优势与局限。消费者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因为每一家跨境电商的利与弊都很鲜明: 对中国消费者而言,亚马逊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的品牌背书全球最大的上购物商城,市值高达4786亿美元,在美国科技巨头中仅次于苹果、谷歌和微软、创始人贝佐斯的天才消费者愿意相信亚马逊海外购的自营很正很靠谱。 但如此强悍的亚马逊,与中国本土的对手相比,却不占上风市场研究公司iResearchChina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商市场规模高达3780亿美元,但亚马逊的市场份额连1%都不到。 虽然进入中国已有十几年,但中亚还在套用美亚的模板,只是对语言进行了翻译,细节中如品牌名、尺码大小等用的还是英文。这些细节如夹生的饭粒,让中没有真正地活在当下亚有一种陌生感、隔阂感。营销更是亚马逊的短板,天猫的双十一、京东的618、易的520早已如火如荼,亚马逊的“prime”会员日却因为没有套而低调了太多。 当初京东的物流不惜重金,复制亚马逊在各地设置仓库,订单进入,系统会迅速分析客人的地址离哪个仓库最近,然后发货,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甚至达到即日达的送货速度,重新定义了电商的物流速度,为京东的自营圈粉无数。 2015年4月15日,京东正式宣布上线全球购业务,平台首批上线家。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京东方面曾明确,京东全球购决不允许售卖假货,一旦发现商品有售假行为,将处以10000美元的严厉处罚。但知易行难,监管更难。京东全球购上线以来却不断有消费者发现,有些挂着“京东自营”标识的全球购商品却是第三方店家发货,被质疑是店大欺客。 刘强东向来紧咬着马云不松口,就是想告诉京东是淘宝唯一的竞争对手。面对体量庞大的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步子迈得大了,漏洞也多了。京东全球购的slogan是“购物无境”,但消费者的印象显然还停留在“快无止境”上。 天猫,本就占着B2C平台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2016年,天猫国际站在巨人的肩膀出的成绩单是用户数超过4000万,有63个国家、3700个品类、14500个品牌入驻。体量大,对消费者的好处显而易见选择多! 但利弊相生,选择太多,有时反而是一种干扰。天猫国际总经理刘鹏也说:“目前跨境电商能够解决让消费者买得到的基本需求,以及能商品价格的一定优势,但怎么购买质量上还需要精耕细作。”这句话抓住了重点,消费者想要的既简单又复杂,就是最好的购物体验我要买一双英国的品牌高跟鞋,却不用担心这双鞋品质不好怎么办?万一买到假货怎么办?款式不好要退货怎么办?买贵了怎么办? 天猫国际目前做到了“原装进口全世界”让消费者买得到全世界的商品,但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买到全世界好体验的场景还远没有发生。天猫国际能否最早迎接这一消费红利,值得期待。 有人戏称,丁磊几乎完美的错过了所有互联风口,但2016年考拉海购的迅猛成长,易严选的开疆扩土,使易成为电商中的一匹黑马。丁磊自谦在电商领域只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从未见过如此壕气冲天的小学生,丁磊曾在内部表示:易将全力发展电商业务,在考拉海购上的资金投入没有上限!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易的技术、营销,让易考拉俘获了大量消费者的芳心从Questmobile发布跨境电商数据报告来看,易考拉在下单转换率、独占用户比例、留存转换率等多个维人生的路上,我们都在奔跑,为家庭的幸福度数据均获第一。而且,在国内诸多跨境电商平台中,易考拉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属性与电商属性的平台。易的资源提供了更细分和精准的推广渠道,给了易考拉迅速崛起的机会。 但和阿里、京东相比,作为跨境电商中的新手,考拉海购经验的缺乏还是随处可见的。微商城的突然启动与忽然叫停,把商品加价卖给想要的微商的行为也招来了无商不奸的恶评。但第一阵营中有了易考拉的加入,对消费者来说始终是一件好事。 喜地应该是先于易考拉海购的一个进口生活用品平台,与财大气粗的考拉相比,它没有那么来势汹汹,而是选了一条更纯粹的道,也在短时间内拥有了大量用户。 说它纯粹,是因为它是目前平台中唯一一家所有商品都是海外原产的。也就是说,不仅是海外品牌,而且是海外生产。这种选品思确实戳到了不少海淘消费者绕了大半个地球,却买回“madeinchina”的痛点。同时,喜地还是唯一一家直连海外品牌工厂的平台。这与天猫、京东等平台的做法不同,在两个平台是只要有品牌授权书就可以开旗舰店、直营店,看起来似乎是品牌方在做,其实不知是几级经销商,所以混卖、价格虚高等问题在所难免。喜地只接受品牌方一手合作,第一了正品,第二在价格方面也会有很大的优势。 但这种纯粹的,必然会遇到一个问题,许多耳熟能详的标品,例如大牌奶粉、纸尿裤等在喜地上买不到,因为这些大品牌不可能给中国任何新平台一手授权。这对喜地造成的影响就是用户选择范围小,能拉出来打价格战的标品也较少。 如果消费者想要的是大牌,那喜地显然不适合。如果想要的是国外高品质的家居生活用品,如厨卫、家居家纺等可以去喜地,整体来说品类齐全。虽然不像其它巨头们应有尽有,但纯粹的“海外原产”对用户无疑是大有裨益。不过喜地能否在壮大之后还初心,这就需要时间的检验了。 但创新应该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而不该忘了初心。洋码头新创的“扫货直播”可以全程直播买手从国外购买并发货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海淘买卖双方的不信任。但洋码头却频频出现海外直播、国内发货的情况。洋码头对此的解释是:“为了保障热销产品的销售,洋码头自建了国内保税仓,将买手们的热销产品提前放入洋码头的仓库中进行存储。”这样的说法可以理解,但如果这样做扫货直播又有何意义? 洋码头采用的是买手认证+自建物流+扫货直播模式,本身没有像喜地等平台的自营产品,都是商家或者国外的个人在洋码头售卖商品,洋码头自身又缺乏鉴别假货真货的机制,这在监管上存在先天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洋码头本应该加大对消费者的,